Search

鐵四帝-林安泰古厝演出紀錄片(110年)

  • Share this:

#林安泰古厝沿革簡介:
   清乾隆19年(西元1754年)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(林堯公)率家人東渡來臺,其四子林志能(林回公)因善於經商,在 #艋舺 開設「榮泰行」,在累積財富後,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,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(西元1783-1785年),清道光2至3年(西元1822-1823年)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。林回公為紀念家鄉,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「安」和榮泰行的「泰」,將宅第定名為「安泰厝」,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。
  #林安泰古厝,座落「南蛇環北斗穴,蛇頭向七星」吉地,採「坐東北朝西南」之建築方位,距今約200多年,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。
  民國89年5月由 #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精心規劃為「 #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」,對外開放參觀,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,民國100年繼續以「 #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」開放民眾參觀,為本市重要觀光景點。

活動內容:
『藝陣文化鼓陣舞獅廟宇文化舞蹈演譯』,特別感謝 #台北慶和館醒獅團

台北演出活動紀錄片:
因近日疫情嚴峻,希望台灣加油!!大家也要彼此多鼓勵著!
藉由這次的文化紀錄片,除了特別紀錄大家活潑的一面,也期望無論在何種時刻,記住那個自然且認真的自己,防疫加油!!台灣人一起加油!鐵四帝加油

特別感謝:
#台北市政府 #台北市文化局 #台北市民政局 #觀光局 #林安泰古厝
#鐵四帝團隊 #70影像#資訊局電腦公會


Tags:

About author
身為台灣人,「鐵四帝舞團」相信自己被上天賦予保衛國家文化的使命。 所以我們2016年成團,堅持以無國界的舞蹈肢體語言表達台灣文化,和以台灣本土主題與音樂(例如:華語、台語、客家語、原住民語)編創作品,致力於研發台灣嘻哈,締造流行T-POP。 2018年,「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」為了追朔「台灣街舞」的起源,花了半年的時間深入研究台灣街頭廟宇文化,以「傳統支撐潮流;潮流推動傳統」為念​,將「傳統家將技藝」融合「流行街舞藝術」,自創研發一套有完善系統的「台灣人的新舞步」─「家將街舞(Jia-Jiang Street Dance)」。 「家將街舞」在精神上是「台灣的傳統虔誠精神」和「歐美的自由Hip-hop精神」交互融合而成的。在動作方面,結合了在美國紐約、洛杉磯、芝加哥扎實進修後的Hiphop、Krump、Freestyle街舞律動,和在國內北港振玄堂…等著名廟宇師傅教導下取經的家將元素。 隨後推出了兩部家將街舞作品《傳承》與《重生》,這兩部作品均在40多間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下,創造了極大話題性,並獲得破千萬的總瀏覽人次。也就是說,全台灣2千300多萬人口當中,可能每23個人裡就有1個人認識,這個以推廣台灣文化而成名的「T-POP家將街舞舞團」─鐵四帝。 鐵四帝舞團的舞蹈總能激起國人的「台灣魂和寶島血」。期待藉由與神同行的祈福舞,將台灣獨有的特色風格化為表演,呼籲民眾守護擁抱本土文化,以愛與關懷散發正能量,實現正直良善、積極進取、謙虛包容、博愛熱情的台灣精神,創造「台灣黃金價值」!提升現代人本國文化認同感,培養下一代能夠對自身土地引以為傲,並在國際上擁有自己的風貌與態度,進而讓國際認識台灣、再次讓世界見證「福爾摩沙」之美! #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官方LINE:@qdr2053u
View all posts